首页 > 验案秘方
外感病症——时疫热毒2
2020-05-20 已浏览:593次  



组成:荆芥9g 防风9g 茯苓9g 独活9g
       柴胡9g 前胡6g 川芎6g 积壳6g
       羌活6g 桔梗6g 薄荷6g 甘草3g
       二花15g 连翘9g 神曲15g 蒲公英24g

用法:水煎服,日一剂,分两次服。

功效:发散风寒,解表祛湿。

主治:用于时疫热毒,症见恶寒发热、无汗,头痛剧烈,咽喉肿痛,肌肉关节酸痛,口干口苦,大便秘结,舌苔白膩或黄,脉浮或浮数者。

方解:本方用于治疗外感时疫热毒,风寒湿邪表之证。方中以荆防败毒散为主方,重在解表散寒,祛湿止痛;二花、连翘、蒲公英清热解毒;

神曲健胃消食。治疗风热外感,温病初起,恶寒发热,咽喉肿痛等症,疗效显著。

按语:荆防败毒散由人参败毒散化裁而来,重在疏风散寒,解表除湿。先祖善于将此方用于外感时疫之毒兼有风寒表证者,根据临床症候灵

活加减运用。此处用于外感时疫邪毒初起,用清热解毒之二花、连翘、蒲公英,治疗
温病初起,咽喉肿痛等,疗效确切。



组成:荆芥9g 防风9g 茯苓9g 独活9g
       柴胡9g 前胡6g 川芎6g 积壳6g
       羌活6g 桔梗6g 薄荷6g 甘草3g
       葛根6g 双花9g 连翘9g 牛子6g
       蝉蜕6g

用法:水煎服,日一剂,分两次服。

功效:发散风寒,解表祛湿,解毒透疹。

主治:用于时疫热毒,症见恶寒发热、无汗,头痛剧烈,肌肉关节酸痛,口干口苦,大便秘结,或皮疹隐隐,舌苔白腻或黄,脉浮或浮数者。

方解:本方用于治疗外感时疫热毒,风寒湿邪束表之证。方中用荆防败毒散为主方,重在解表散寒,祛湿止痛;二花、连翘清热解毒;

葛根、牛子、蝉蜕疏风清热,宣肺透疹。诸药相合,共奏疏风散寒,清热解毒,宣肺透疹之功。治疗风热外感,温病初起,麻疹不

透,风疹瘙痒等症,疗效显著。


按语:荆防败毒散由人参败毒散化裁而来,重在疏风散寒,解表除湿。先祖善于将此方用于外感时疫之毒兼有风寒表证者,根据临床症候灵活

加减运用。此处用治外感时疫邪毒初起,用清热解毒之二花、连翘,配伍葛根、牛子,蝉蜕透邪外出,宣肺透疹,为邪找出路, 防邪毒入里
发为变证。用药灵活严谨,疗效确切。



组成:人参1.5g 羌活1.5g 独活1.5g 柴胡1.5g
       前胡1.5g 川芎1.5g 枳壳1.5g 桔梗1.5g
       茯苓1.5g 甘草1.5g

用法:日一剂,分两次服。

功效:祛风散寒,散表驱邪。

主治:伤寒头痛,憎寒壮热,项强睛暗,鼻塞声重,风痰咳嗽。时气疫疠,赤眼口疮湿表流注,腮肿,舌肿喉
痹,毒痢,诸疮斑疹。

方解:此方乃足太阳、足少阴、手太阴药也,羌活入太阳清理游风,独活入少阴治伏风,兼能祛湿止痛,柴胡
散热升清,协川芎和血平肝,治头目之病,前胡止咳降气行痰,桔梗、茯苓清泄肺热,除湿消肿,表散邪滞,

故日败毒。方加荆芥、防风为荆防败毒散,清热败毒功效更强。


按语:四时不正之气造成的各种病症皆为时疫。

来源:《岐州王氏验案辑要》

责编:王芳玲

编审:刘俊程

特别声明:本文仅在中国乡医网上传发布,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中国乡医网的观点或立场。

热点推荐
电子杂志往期回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