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验案秘方
外感病证——感冒时疫1
2019-12-24 已浏览:748次  

外感病证

一、外感   

※感冒时疫※

 

组成 荆芥6g  防风6g  人参6g  羌活6g  独活6g  柴胡6g  前胡6g  川芎6g  积壳6g  桔梗6g  茯苓6g  甘草6g  二花12g 桂枝6g 车前6g  党参6g  炙黄芪9g

用法日一剂,分两次服。

功效祛风散寒,表散邪滞。

主治时疫感冒。

方解此方乃足太阳、足少阴、手太阴药也,羌活入太阳清理游风,独活入少阴治伏风,兼能祛湿止痛,柴胡散热升清,协川芎和血平肝,治头目之病,前胡止咳降气行痰,桔梗、茯苓清泄肺热,除湿消肿,表散邪滞,故曰败毒。方加荆芥、防风,为荆防败毒散,清热败毒功效更强。

按语四时不正之气造成的各种病症皆为时疫。



组成: 羌活6g  防风6g  苍术6g  细辛2g  川芎3g  白芷3g 生地3g  黄岑3g  甘草3g  紫苏9g  神曲15g 当归12g 车前子9g

用法生差为引,水煎服,日一剂。

功效解表法湿,兼清理热。

主治外感风寒时疫之邪,兼有里热之证。症见恶发热。肌表无汗、头痛项强,肢体酸楚疼痛,口苦微渴,舌苔白或微黄,脉浮。

方解羌活冲和汤所治病证乃由外感风寒湿邪,内有蕴热所。治宜发散风寒湿邪为主,兼清里热为辅。方中活苦温。入太阳经,散表塞,法风湿,利关节,止痹痛。为君药。防风辛甘性温,为风药中之润剂,长于祛风除湿,散寒止痛;苍术辛苦温燥,功可发汗除湿;两药相合,协助羌活散寒除湿止痛,共为臣药。细辛、白芷、川芎散寒祛风,宣痹止痛;生地、黄芩清泄里热,并防诸辛热燥烈之品伤津,均为佐药。甘草调和诸药。此处在原方基础之上加紫苏、车前子以加强散寒解表,清肺化痰之功。当归活血止痛,润肠通便,可防辛热之品耗气伤津。用于治疗感冒时疫之毒疗效颇佳。

按语此方源自张元素《此事难知》,原方名为九味羌活汤,《伤寒六书》中对本方易名为羌活冲和汤。且云“此太阳经之神药也…此汤非独治三时暴寒,春可治温,夏可治热,秋可治湿,治杂证亦有神也。”先祖用此方治疗时疫之毒,灵活加减,疗效确切。

 


组成:15g 独活9g 防风9g 柴胡9g 前胡9g  桔梗9g  枳壳9g  川芎9g  茯苓9g  僵6g  钩藤9g  天麻9g  白附子6g  全虫3g  甘草6g  至圣保命丹

用法:水煎服,日一剂,分两次服。

功效:散寒祛湿,熄风止痉。

主治:外感风寒湿邪或时疫之毒。恶寒发热。无汗,头痛,肌肉酸痛,头晕目眩,舌苔白腻,脉浮或浮紧。可用于面瘫、中风、疟疾等具有风塞湿表证者。

方解:方中用败毒散为主方。主治外感风寒湿邪所致恶寒发热、周身终痛或痢疾等症。羌活、独活解表疏风,祛除全身风湿,共凑解表祛邪为君;川芎散风之痛,柴胡防风疏解表邪,茯菱渗湿健脾为臣;枳壳、前胡、桔梗宜肺止咳为佐药;甘革益气和中,调和诸药。诸药相合,共奏发汗解表、散寒去湿之效。僵蚕、钩藤、天麻、白附子、全虫熄风止痉。此方在败毒散的基础上加用熄风止痉之品,在治疗面瘫、中风等疾病兼有风寒湿表证中疗效更佳。

按语:败毒散原方中用人参有益气扶正、助邪外出之意,此方在原方的基础上去人参,重在祛风解表、散寒除湿,同时加熄风解表止痉之僵蚕、钩藤、天麻、白附子、全虫,更加扩展了败毒散的运用范围,辨证灵活,用药严谨,使其在外感风寒之邪所致的惊风、抽搐、中风等疾病中发挥疗效。

 

来源:《岐州王氏验案辑要》

责编:王芳玲

     编审:刘俊程

特别声明:本文仅在中国乡医网上传发布,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中国乡医网的观点或立场。

热点推荐
电子杂志往期回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