组成:当归9g 白芍9g 柴胡9g 茯苓9g
白术9g 薄荷6g 神曲9g 丹皮9g
用法:水煎服,日一剂,分两次服。
功效:养血健脾,疏肝清热。
主治:肝郁血虚,内有郁热证。潮热晡热,烦躁易怒,或自汗盗汗,或头痛目涩,或颊赤口干,或月经不调,少腹胀痛,或小便涩痛。舌红苔薄黄,脉弦虚数。
经不调,经量过多,日久不止,以及经期吐衄等。
时疫邪毒,而热毒内郁,脾胃失和,食积不化,见潮热晡热,烦躁易怒,或自汗盗汗,或头痛目涩,或颊赤口干,虽病症不同,但病机相似,辨证灵活,选方准确,故而收效甚佳。
用法:日一剂,早晚分服。
功效:祛风解表,清热通便。
主治:风热大便秘结,中风、中寒、热极生风、口舌生疮、赤风隐疹、厉风呼叫、谵语警狂。
方解:本方为防风通圣散,外有风寒日积化热,内有便溺之阻隔,中风、中寒为本方主证。方用:荆芥、防风、麻黄解表发汗,使病邪从汗而出,石膏、大黄清热为君药,其他均为臣使药。此方寒热并用,攻不伤里,汗不伤表,内外分消,表里并治。
按语:此方先祖用于中风、中寒、中邪- 切杂证,皆可治之,并每年立春必服此药,名为“春药”,日“有病没病,防风通圣”。春节前后,寒热、内伤交杂,故用此方。
神曲15g
用法:水煎服,日一剂。
功效:化湿解毒,理气和中,健胃消食。
主治:外感时疫邪毒,湿浊内阻,食积腹痛等。症见呕吐泄泻,恶寒发热,脘腹疼痛,纳差腹胀,舌苔白腻等。
方解:方中霍香为君,取其辛温解表之风寒,芳香而化在里之湿浊,且可辟秽和中,生清降浊。配以紫苏、白芷辛香发散,助藿香外散风寒,兼可芳化湿浊;半夏、陈皮燥湿和胃,降逆止呕;白术、茯苓健脾运湿,和中止泻;厚朴、大腹皮行气化湿,畅中除满;桔梗宣肺利膈,既益于解表,又助其化湿;炙甘草调药和中。黄连清热燥湿,泻火解毒;神曲健胃消食。诸药合用,表里双解,化湿辟秽,清热解毒,和中消食,使邪从表解,湿浊内化,气机畅通,脾胃调和。
按语: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中藿香正气散为治疗夏月外感风寒暑湿之霍乱吐泻的常用方剂,此处用于外感时疫邪毒,食积不化之证,在原有方剂基础之上重用黄连、神曲,加强清热解毒、健胃消食之功。别具匠心,疗效颇佳。
来源:《岐州王氏验案辑要》
责编:戚国华
编审:刘俊程